随着形态的确定,结构开始成为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解决承重问题,用什么材料进行支撑,又怎么样去更好地使得他们能够连接,就是我们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很遗憾的事情是,这天由于别的组缺人,所以我们有人过去支援跳槽了。剩下我和天大三个同学,两个南开的同学开始继续思考怎么弄。
不过南开的同学经常掉线,这天甚至没有来。于是我们进行了一半一半的分工,我和小赖同学开始研究怎么样可以把这个形态做出来,其他小伙伴同学,开始研究框架结构,因为还需要制作实体模型,所以一切都还是十分的赶。
而怎么建造,材质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容,也就成为了这天下午演讲的重点,我们一般讨论怎么样可以带来更好的曲线,怎么样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以及上面的部分究竟要不要继续保留存在,还是只要下面的部分。
而今天,下午的演讲任务就交换一下了,小赖同学大概也是第一次他要去用英文讲PPT,然后中午忙于整理PPT没时间吃饭,我们只好带给他面包和水。
这个下午,我们组终于不再和以往一样做最后一个交PPT的一组了,老师对我们组的看法是,你的建筑怎么样组装,你的材料将会用什么,你的节点能不能联系起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还有就是怎么样环保。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模型的想法,自己材质的构思,有的甚至已经用周围能够弄到的自然,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与前两天不一样的是,这天的下午汇报是5分钟,再加上2分钟的feedback,作为对老师的反馈,以及这几天能够学习到什么的一个小总结。
十分赞同张璐的说法,中国和外国的设计教育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之处,而正是这种不同之处,就促成了很多思维上的区别与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国外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显然有更加深入的看法而不只是局限在最终效果。相反,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效果优先,甚至出现了不看分析图只看效果图的说法。我们的一些课程作业的安排,作业的要求就是出一套效果图,成为了渲染效果图大赛……而设计为什么能够得到的这个结果,却无人问津。
老师介绍了他们这已经达到6.1版本的建筑的建造过程,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去造。Timber作为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开拓了我的新世界,原本我以为,用木头做就肯定不好,因为要砍掉大量的森林。然而听老师说了才明白,这些树木都很快能够长出来,三年五年就能够制成木条可供使用。而如果你用砧板那样粗的木头去做建筑,这些木头随便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那么你的建筑就是不环保的。Timber这些木条,在用完之后,还是可以从土里来到土里去。只要控制好数量,还是可以成为一种环保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而其他很多材料,则是你一旦开发出来建造出来,就没有办法回到自然里去的,那么就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十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问题,甚至是运输问题,这里都考虑到了。怎么样能够塞进去一辆面包车里轻易带走而不是要专门的大车才能搬走,在中国,很显然这个并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想,一台车不够就用两台,小车不够用大车,而在设计这个建筑的同时,甚至调研到面包车的尺寸大小去用软件推测能不能放进去,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是十分周全。
这天晚上,因为和结构问题的讨论,最终很久也没有敲定下来,我本来是想用3DsMax做个小动画,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模型究竟是怎么样拼装怎么样拆开运走的。但是由于结构最后还没定下来,甚至定下来还有些问题需要推到重建。这晚上的工作可以说是浪费了一个晚上。而我原本还希望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做一下相关的衍生产品设计,比如VI,就算P张海报,做点相关的纪念品的设计,都可以算是一个加分项,可惜他们觉得这个不重要,根本不去鸟我。
有些时候,反而是我去想一些连接的方式,想一些结构的点去提出来和他们想结构的同学一起碰,然而时间实在是太赶了,在周五,这给快要接近尾声的最后一天,实体模型需要赶制,排版需要制作。还有我们建筑的效果图,也还需要渲染。而这个交流的过程,有时又是那么有问题,我和一个人讲了,其他人还是未必跟上最新的想法。
在第五天的整个早上,我开始立即修改这个结构,从SU到CAD,并且联系了激光切割,去把这些形态十分确定的物体,给切割出来。
切割完毕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于是又匆匆赶回去继续工作。
一个设计,很显然只有设计是不够的,还要你去演讲出来,去把你自己的设计表达出来。这也就为什么现在各大视频媒体这么火爆,《一条》就常常去介绍那那些有设计过的民宿,去采访这个民俗主人后面的故事,去讲述这个民宿的故事。也常常讲述很多改造的案例。而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是惊叹哦原来中国这几年出现了这么多好的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实在是觉察到,这个行业的竞争之大,很多建筑师反而着手去做室内设计,在我看来是因为构造技术过硬,很多知识确实要比美院里学室内设计的还要更强一些,所以很容易就转行,或者考个研换一个专业之后继续干。很显然,如果你没有在这场饥饿游戏中胜出,那么将会成为淘汰的那位。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设计考虑到会那么深入,甚至这些小型建筑,其形态用到了软件进行深入的推敲。这些没有什么不显示出一个现象,竞争太过激烈,你单纯的玩视觉流,渲染效果图做到出神入化已经不足以去吸引别人的眼球,因为你能做别人也能做,甚至是找效果图公司做。别人更需要的是你的推导过程,你的想法,你的思考分析过程。而每个人的思考分析过程都是独特的,你考虑得越全面,就越好。因此为了这些思考与分析,很多工具比如OSM加犀牛ELK2去做人流分析这些工具,成为了技术流,他们学习的更多内容,技术过硬成为了必须的要求。而这些才能够帮助他们在这激烈的饥饿游戏中,取得胜利。
夜幕降临,我拿着相机在这里拍下一张图准备回去P,作为美院学生,这份工作就是属于我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