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每年都会招实习生,今年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作品集评审工作中,近期也是临近deadline,而最近两周要看的作品集的量就比之前的最近两个月量都多,于是乎最近每周都能看到一些新的作品集。
- 除非你很厉害,不然不要用横向排版
我们公司用的是slideroom这个平台,我记得RISD也是用这个平台,或许很多公司并不用什么平台,直接发邮件加上附件这样投递就可以。或许有些公司好像sasaki那样的是有其他平台的,但是看你pdf的电脑的屏幕,大部分都不会是21:9或者是那些34寸曲面超宽屏这样的屏幕。这就导致了所有的横向排版的pdf,特别是导出还是跨页的会显示不全,要么就是非常影响观看效果。具体表现在缩放到合适大小的时候要么只能显示左边的页面,要么显示完右边的页面还得拽回来左边的页面。
如果你的作品集本来就是横排的,那么请你导出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跨页输出,在ID里面设置成的单页输出会更符合屏幕的大小更好;同样道理,如果你的作品集本来是竖排的,那么你就不要设置成为单页输出,而应该设置成跨页,因为如果是单页的话就会很长,鼠标要滚很多下才能看到结尾。如果这样的输出设置如果都没做好,会让人怀疑是不是indesign都不会用,也太不专业了。
- 如果有要求cover letter或者resume,那么一定要写
实际上交上来很多申请人之中,感觉应该只有一半的同学全部材料cover letter和resume都有。大部分同学都似乎懒得写cover letter。不过也有一些情况是只有resume其他什么都没有的,遇到这样的情况真的是看都懒得看,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机器人自动投递的,因为看专业和相关的背景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也有只有作品集cover letter 和resume都没有的这种情况,这样就只能单纯靠作品集去评分,有时候也只能猜究竟作者的背景是怎么回事……
总之上传提交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清楚自己的文件有没有全部整理好,别丢三落四的。cover letter这些能体现你设计和相关想法的信,有的话总比没有好,尽管有时候时间关系也其实也并不会太认真去读。
- 作品集是必须好好准备而且的,如果能用一一个pdf压缩就不要分开成三个
一般的公司都是限制10mb一个pdf文件,似乎看起来实在是太小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大神,往往能够一个10mb的PDF放下很多内容的,如果自己压缩不到那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图的设置是不是有问题,indesign是不是有了太多png的图还是怎么样,总之尽量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放入充足的内容吧。这样看起来从头到脚一个文件就能看出大致的情况,也就不需要去继续翻开第二个文件。
不过如果你的作品很多很强,拆开了也未必不行,就算拆开了也比一些同学为了极限压缩,而压缩完之后也不检查一下就上传了,传完之后打开是一堆黑块乱码这样的情况强,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有所存在的。
- 如果你有一个网站,这很好,但不是必须,不要指望看作品集的人肯定会看
拥有一个网站的投稿人,可以说是投稿之中的百里挑一,虽然只有很少数人才会有心思自己弄一个网站,但是一般来说看到有一个比pdf作品集更详细更详尽的介绍和相关的网站的时候,是会整体上带来更好的印象的。当然网站上面可以放的作品就更多了,就远远不止作品集上所放的内容,还能更好了解求职人的全方位能力。不过这不是必须的,如果作品本身就不算太强,也就没有必要去折腾网站等等的内容了。当时带我做作品集的老师就曾经过跟我说过,还是要专注在你自己作品的本身,不要去弄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同样道理,如果你有一个网站,那么请你不要只交一个网站,或者只把你的PDF随随便便放个二维码或者什么的就算。就算你的PDF真的压缩不到10mb以下,也不要放弃这个PDF文件展示你作品的机会。有些同学懒得整理,直接扔一个二维码或者链接,其实看到这种求职者的情况,简单来说,其实交上来的歧视上面就已经输了。因为你丧失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你作品的机会。而看作品集的人,根本就懒得拿起手机还要去扫你的二维码,而且就算扫到了二维码,在手机屏幕上那么小的屏幕,你的PDF文件,看起来也会显得很费劲。如果你非要加入什么二维码,那么最好也在这个PDF文件里面加上网址的超链接。
- Timeline上,作品集和简历能早投尽量早投
你永远不知道看作品集的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看的, 人家有可能是晚上下班了之后在家里的电脑看,HR给给所有审阅作品集的人分配也是一批一批的放下来的,只要有一些人投了就会给分配下来。而从时间维度上,尽管交卷比较晚似乎有更多时间去完成,但是阅卷的人并不是等所有人一起交卷了之后才开始阅卷。所以如果交得晚,也就意味着在最后两周有大量的作品集同时需要看,所以最后两周的竞争比之前的竞争要大多了,而看作品集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之前的看得那么认真,因为HR等着你快点看完评完然后好看结果联系,而最后两周的时候甚至还有之前早就已经投过一批换个账号又来投多次的。
所以如果本来就做得不错,还不如尽早投,尽早发光,说不定就尽早把握住了机会。而作品集这种东西,不要拖到最后再去做,应该提早开始准备。
- 从国内院校毕业的同学根本不需要害怕
不需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是美本怎么样怎么样。就以目前我看了这一百多本作品集之后的个人第一感觉,国内本科的同学往往在时代的红利之下有更多接触真实项目的机会和经验,很多国内本科毕业的同学在国内的各种设计院,或者跟随老师都能很好地接触到一些落地实体项目。本科的时候带我的老师说国内学城市规划和相关专业的水平早就已经超越了国外了,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中国高速发展的这些年积累的大量的经验,有时候这些实际经验反而是外国这种城市发展已经很稳定都是小修小补下所没有的。
综合起来的感觉上看,实际上国内过来的同学普遍个方面软件和渲染都更强一些, 就算是国内的本科毕业也是,国内院校能够接触到的各种设计软件和学习氛围远远比国外好,因为各种软件在国内随便玩,而在国外还是有所避讳的。 所以很多国内的同学早就已经把vray、lumion、D5和enscape已经玩得溜溜转的时候,美国本科的同学因为有各种软件上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往往还是只会用一个lumion这样的傻瓜软件而且也用不好。只不过大部分美国本科的同学,可能会有早年端盘子做服务生或者做销售这些经验,相对来说这种交流等等会比较好,但是这并不展现专业水平,影响也未必很大。
- 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竞争还是有的,该转行的不要犹豫
有时候一个专业、一个行业的兴衰与政治经济等等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么多求职者之中,我看到了不少本科毕业比我早,在国内已经读过一遍研究生了,还在国内工作过好几年,又出国来上一个master的同学,也有不少建筑的同学在投。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定有增长的极限,有时候到了某一个阶段,就是机会会比以前少的,这些和政治经济情况也有关……有时候会觉得有种悲哀,就好像珍妮发明的纺织机之后,就可以少很多人手去纺织了,机器就可以完成很多工作。如此下来就释放了很多劳动力,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甚至看到了在读博士生也只想申请一个实习的职位,在AI人工智能等等的相关的技术之下,只能说一定要与时俱进。
以上这些醇粹是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思考,或许有用或许没用,希望有一点点帮助吧。
文章评论